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

高人給我的評




【體會】簡評雅特依依【漢宮春.聽許提壺】
 作者:月琴詩劍
 先強調,此評僅是一種解讀方式,而非創作引導。

【漢宮春.聽許提壺】
(文/雅特依依)
 夜色悠然。映山巒疊影。清亮千廬。
 星燈點瑩散聚。波泛迷糊。
 潮聲泊岸。浪翻飛、越上心湖。
 停不住、翔風快意。幽林已亂妝梳。

 閒坐畫樓簾下。向北門顧望。遠岫懸殊。
 徐來淡香陣陣。白破無無。
 金樽靜候。傾瑤觴、聽許提壺。
 欄柵處、花容淺笑。妍姿依樣如初。



此詞牌的曲子結構要求起拍的第一句(四言句),便須確立表象。
如例詞“夜色悠然”的“夜色”,此表象起到了統領了全篇意境的作用。

接著,一個領字“映”,縱向延伸了表象,“山巒疊影,清亮千廬”句的圖底鋪陳以“山、廬”點綴,以“影、清亮” 並襯。 (只是沒想明白,清亮與夜色的關聯性,是對比,還是下句的倒序。)

整個起拍,從表象的確立起筆,以圖底的構成相承,都較順暢。

第二拍“星燈點瑩散聚,波泛迷糊”。拋開詞意不說,僅寫法,便值得肯定。

《漢宮春》的第二個特點是,詞體主線要有鋪敘思維,這就是詞中反復出現六四句和四六句式的原因。
例詞在起拍縱向意承了表象之後,第二拍以賦筆寫法,橫向展開表象。突出“夜色”的特點“迷糊”,同時,以“星燈”的“散聚”,向後句的圖點“心湖”匯聚。以“波泛”暗釣情緒,為後面做了很好的鋪墊。

第三拍“潮聲泊岸,浪翻飛、越上心湖”
前兩拍,都是廣視角的描寫,採用縱橫交錯的兩條線,架構起了圖底。但這兩條線都是視角範圍,所以,第三拍起句,以“潮聲”點題,“浪翻飛”呼應上句的“波泛”,最終聚焦到“心湖”。這樣,以視聽效果引發的情緒上的波動,堪稱完美。

第四拍“停不住、翔風快意。幽林已亂妝梳”
作者這句還是運用了鋪敘的寫法,以“停不住”和“亂”深化了圖點“心湖”。但是,似是有點離題遠了。

上片結一拍,應該是主題落處,題為《聽許提壺》,聽許,聽而許之。 《漢書·終軍傳》:“軍遂往説越王,越王聽許,請舉國內屬”。也就是聽後允許的意思。那麼,結一拍就應在“聽”字上用重筆。


下片起拍的六言句的頭兩字,是整詞的核心。此處有兩種表達方式:
一是,如果上片以鋪敘寫法為主,那麼,此兩字最好用以實詞,起的作用是“承”意大一些。
二是,如果上片不以鋪敘寫法為主,那麼此兩字以虛詞,起“轉”意為主。

如例詞中“閒坐”,暗釣上片之所看、所聽和所感,是作者坐於“畫樓簾下”看到的,故,此為“承”意。
“閒”字對比“心湖”, 將地點“畫樓簾下”後置,有意強調此“閒”為表面現象,實則是為內心的情緒服務的。

既然“心湖”起了波折,為何還“閒”呢?接下來,作者再次把視角推遠,從北門到遠岫,如此反复的鏡頭推拉(上片的視角是山巒、星燈、幽林),其實是在表達一種距離感。這個距離感,應是一種思念。思之在心,便心湖潮湧;念之卻無影,便“遠岫懸殊”。為何這樣解讀呢?

第六拍“徐來淡香陣陣,白破無無”一句就是最好的詮釋。 “徐來淡香”以擬人手法,表達似是被思念的人近在咫尺;“白破無無”,白破,揭露的意思,所謂的近在咫尺,實則虛無,虛無者,豈不遠乎。

下片五六拍,承接了上片的大部分情緒,但相對更具象化一些。所謂“相對”,正是因為上片的結拍有點小瑕疵,否則,第六拍還能伸延出更深遠的詞意。

第七拍是主題思想的落處,“金樽靜候。傾瑤觴、聽許提壺”
所思之人“白破無無”,唯有靜靜安放在几案上的酒杯相伴,這種淒涼與孤愁,便把整詞的主題思想托出來了。一杯瑤觴解千愁,卻使愁腸更添愁,所以,作者醉了,如此,誰能不醉?

“欄柵處、花容淺笑。妍姿依樣如初”。醉眼相看,所思之人正在眼前。再一次的擬人手法,把心像點綴得格外突出。


《漢宮春》的詞體主線脈絡是:
 夜色悠然(表象)。映山巒疊影。清亮千廬。
 星燈點瑩散聚。波泛迷糊。 (圖底鋪陳)
 潮聲泊岸。浪翻飛、越上心湖。 (圖點襯托主題)
 停不住、翔風快意。幽林已亂妝梳。 (主題落處)

 閒坐(全詞核心,或承或轉)畫樓簾下。向北門顧望。遠岫懸殊。
 徐來淡香陣陣。白破無無。 (襯托主題思想)
 金樽靜候。傾瑤觴、聽許提壺。 (主題思想落處)
 欄柵處、花容淺笑。妍姿依樣如初。 (主題思想深化)



例詞的亮點有兩處,一是上片的視聽交錯的鋪敘寫法,二是下片第六拍的襯托,和最後一拍的深化。
缺憾也有兩點,一是前麵點過了,上片的結一拍沒把“聽”落實。二是鏡頭的呈像相對單一,“山巒疊影”與“遠岫懸殊”意重。

但整詞的主線脈絡較清晰,幾處要點的表達都很到位,幾乎是句句鋪敘的寫法也很有特色。